低效土地转型开发利用,在存量资源上产出增量价值,是提升经济质效的“关键一招”,也是当下先发区域的共性破题需求。
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是溧水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,跟国内其他开发区类似,经过建设初期的粗放式发展,发展空间越来越紧张,目前可用的工业用地仅有3000多亩,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。
“我们对开发区范围内所有拿地的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调查,按照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,分类进行处置。”溧水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树奇介绍,对于效益不是很高的企业,按照因地制宜、集中成片改造的原则进行再开发。
经过近一年的谋划,溧水经开区选定团山路以北、中兴东路以南、珍珠北路以东、轨道交通S7号线以西1083亩的区域进行改造试点,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地路径。该项目区域内空闲土地较多,现状规划混乱,建筑质量差,企业产出效应参差不齐。
“对于团山路工业改造项目,我们坚持一次性规划、分期开发原则,按照多种模式进行再开发,一种是利用现有厂房立面改造后导入新项目进行更新,目前已有3个新项目开始进驻;第二种根据区域内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,配套适用性大跨度厂房,实现拆迁就地安置,规划建设8栋标准厂房的集中安置区,改造完成后,容积率将从现有的0.55上升到1.7。”陈树奇介绍,项目内8家企业已基本沟通结束,其中5家企业将集中到回迁安置区,需土地约140多亩,可节约出土地超过250亩。
“低效用地再利用要本着解决问题的出发点,逐项布局。”溧水区工信局局长张磊说,节约出的土地不急于马上动工,而是实事求是,根据产业定位和项目招引,建设定制化厂房,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
配建职工宿舍、科创载体、商办楼、环保设施、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,打造共享工业园区,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。
长期以来,溧水开发区内职工宿舍偏少,租房难是企业和员工的一大烦心事,按照规划,项目将建设企业职工宿舍楼,缓解这一难题,并有效辐射周边企业。
“相比于一些社会项目,政府主导的项目往往改造标准高,更加适宜生产,建造价格比企业自建要低,后期管理服务也将更加专业,这些为我们争取企业支持打下基础。”陈树奇说,“在过程中,我们用足区里出台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,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提供方案,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参与开发的积极性,实现园区和企业发展的‘双赢’。”